搜索
搜索

医苑文化  /  CULTURE

/
/
/
五位科主任谈经论道学科建设

五位科主任谈经论道学科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1 01:50

  崔志明:

  临床科研的方法与技巧

  临床医生要不要做科研?这个话题似乎已经有了定论,临床和科研水平已经同步成为医生、科室和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各个三级医院更是如此。

  有的医生会说,我也想做科研,但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其实,科研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张金哲院士说过:临床科研就是改进工作。所以,临床医生科研选题不需要“高大上”,只需要从自己日常工作中去发现问题,进而找到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

  当然,要发现这些问题,除了勤于思考外,还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再结合自己所做的来得到灵感。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很重要,要有意识的收集病例资料和临床标本,比如我们科就引进了临床病例收集系统,建立了脊柱外科生物标本库,而这些都会是以后进行科研的基础和依据。最后,临床医生还可以与基础研究人员多进行沟通,从他们的工作和思路中得到启发。

  有些医生又会说,我想做科研,但是我不想做实验或者我不会做实验,那该什么办?其实,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科研不一定非要做实验。比如,最简单的,你可以回顾性地进行以往病例的统计与分析,寻找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再进行一些前瞻性的病例比较和随访,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当然,临床课题更常见的是新技术的引进和改良(包括新设备、新器械和新理念)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比如,我们前些年引进了腰椎动态固定系统并用于治疗腰椎疾病患者,同时对这种方法加以改良,结果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南通市科技项目资助,并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

  科研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然,做为一个科室负责人,要带动整个科室科研水平发展,必须做到“内外兼修”:对外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医院加强横向合作,借助更高的平台发展自己,对内应加强本单位不同学科间的协同研究,共同发展;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在同行间加强交流,在基层医院间进行新技术和成果的推广,扩大科室影响力;同时还要加强科内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室的科研储备力量,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科室可持续发展。

  人物简介:崔志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博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历任南通市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十二届委员、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南通市卫生科技英才。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理事、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创伤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科技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南通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交通医学》杂志副主编。

  刘曼华:

  科主任要勇于担当

  科主任是科室的领头羊,决定着科室的发展,其自身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国内外开展新技术的动向,并组织科室同事同步学习。在科室与科副主任及骨干以学科发展和品牌构建为目标,共同讨论制定10年的愿景和战略规划。科主任要有“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担当,密切关注科室业务的趋向,每天必须了解科室危重病人的情况,主动参与并给予指导,严防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科主任是医院的中层干部,还应启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

  科主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团结科室内所有人员,不能有“小圈子”,应该让每个人在这个团体中有归属感、依靠感。更是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困难要想到团队的力量。在开展新技术、撰写科研论文时都能在团队里得到学习帮助。当然这样的团队首先需要科主任的无私付出,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科室的绩效必须合理分配,人人知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制定、执行、完善是提高科室战斗力的有效方式。科主任不可能天天像教学生一样讲制度,读规范。要让每个医生甚至护士自觉遵守执行各项制度,并牢记自己的职责。每个人按职责制度办事。凡是因违背职责和制度所出现的问题由自己承担责任。我科一直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科室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品质护理为目标,提高病人治愈率,降低并发症,严控院内感染,缩短平均住院日。为此,我们制定了科室医疗护理管控措施,做到“三合理”,确保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人物简介:刘曼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妇幼保健学会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南通市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学会主任委员,南通市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学科带头人;为南通市首批杰出人才,江苏省首批“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曾先后获评全国巾帼模范医师、全国卫生系统“医德诚信楷模”、中华杰出女性突出贡献奖、全国人文医生、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先进计划生育工作者、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南通市十大女杰、南通市江海英才等荣誉称号。

  龚沈初:

  发挥科室管理中的角色作用

  科室各个体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承担着各种角色。工作角色有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来规范。比如科主任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包括: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影像科的医教研和管理工作。同样科内各位同事也有不同的角色。行政管理角色:副主任、主任助理、技师长;技术管理角色: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等等;工作岗位:上机技师、报告医师、审核医师等。

  不同角色各自按照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科主任的权限需要院长授予,在有限的范围内行使权力。科主任也应善于分工和授权,使科内各位同事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科室各项工作。不同的角色可获得不同的利益,科内各种角色在科室绩效分配给予相应待遇(利),在工作中培育建立威信(名),在此过程中各种角色锻炼各自的能力,提升自身价值。科主任需要准确处理和对待因各种角色获得的名利,准确分清公私和你我,及时固定员工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并给予鼓励,科室荣誉应及时与同事分享(论功行赏)。引导各个角色准确认识自我,不被因职务角色所加的光环迷失自我。

  角色的确定包含责任、权限和名利,因此在各种状态确定自身和工作伙伴所承担的角色。自我角色定位包括主观上明确角色、准确履职、勇于担当,客观上表明身份、界定权限、接受监督。工作伙伴的角色定位包括正确判断、精准履职。认清角色、分清责权利,初看冷漠或过于理想化,但起码能让我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形式和规则,能力的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科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人为本、服务临床;制度先行、持续改进”,注重沟通和信任以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能,并通过增进认同感、添注正能量来培育团队价值观。

  人物简介:龚沈初,主任医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医学中心主任,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委员,江苏省放射学分会第九届常务委员,江苏省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副组长,江苏省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成员,南通市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南通市影像科质量管理控制中心主任,南通市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第四批“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南通市第四届“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近3年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中华系列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主编专著1部。

  吕学东:

  从创新中汲取发展源动力

  我院呼吸科建立于1992年,是南通地区较早建立的呼吸专科之一,目前为南通市重点建设专科。近年来,我科逐步的形成了以早期肺癌的诊治、呼吸危重症抢救、呼吸内镜下介入诊治为主的专科特色。

  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推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是科室前进的源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科目前每年抢救危重病300余人次,常规开展有创及无创性机械通气,成功率在90%以上;每年诊治睡眠呼吸障碍患者200余例数。

  近年来我科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科室内涵建设,增强了科室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开始我科开展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来确定纵隔、肺门病变的性质,并开展气管支气管腔内良恶性病变的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圈套、冷冻等治疗,处于省内领先水平。2016年在南通市开展首例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及硅酮支架置入术,并首次在南通地区运用蒙哥马利T型管治疗上气道狭窄和拔管困难的病人,并在江苏省开展首例Ultraflex支架置入。我科和儿科及麻醉科合作开展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已成功完成数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年龄最小15个月。目前我科支气管镜下的诊治水平在南通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我科在开展医疗新技术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科室的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水平发展。近3年来科室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7篇,立项课题5 项,获得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3等奖1项,南通市新技术引进奖3项,两人获得博士学位。

  人物简介:吕学东,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呼吸分会委员。开展经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病人3000余例,行经纤支镜气管记忆合金植入术200余例。熟练使用各种类型呼吸机,经机械通气抢救病人1000余例。运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诊治睡眠障碍病人400余例。经皮肺活检术200余例。完成南通市第一例硬质支气管镜及硅酮支架植入,南通市第一例硅酮T管置入。

  先后有2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主持和参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无创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诊断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急性肺损伤的对比研究》等课题5项。曾获“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南通市十大杰出青年、南通市十佳医生、南通市精神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张利远:

  勤耕不辍 终成品牌

  2003年3月,我们为配合打造农民健康工程,健全农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着手推进区域城乡急救医疗一体化发展,启动了“急救走基层”活动。

  这项活动之所以形成品牌,得到业内外认可与好评,首先在于具有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教学态度认真,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能根据基层医院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其次,培训内容简明实用,重点为“三基本”(急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第三,培训方式多样、新颖。既有理论授课,技能操作训练,又有答疑互动,病例讨论(设奖)等形式。第四,深入基层医院。至县级及中心镇医院办班,方便基层人员就地就近参加学习。第五,免费学习。凡是参加学习的医护人员均不需要交纳资料费及学费等,并提供了工作午餐。

  至今,我们深入到基层医院(县级及中心镇医院)办班,连续办班147期,有3万多人次接受培训。培养农村急救技术骨干,提高了急救操作技能,规范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救流程、使全市县(区)镇(乡)级各医疗单位急救水平明显提高。近五年中,基层急诊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2016年11月,急诊科学科带头人陈建荣院长应邀至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心肺复苏与中华精准健康传播联盟高峰论坛”,并作题为“创新基层急救体系”专题报告。《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给予评价:“国内独特品牌”。我们将努力将其打造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品牌”、“强基层急救的品牌”、“医学继续教育的品牌”、“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

  人物简介:张利远,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大学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人道救援医学学会委员,国家“心肺复苏协作组”成员,省中西医结合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省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创伤学组副组长,省急诊质量控制中心成员。

  出版著作10部,撰写专业论文100多篇,获各类科技奖20多项。举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2项。持续14年“急救走基层”,办班 142期。坚持急救科普15年,向民众普及“医学急救知识”数百场次。对心肺复苏、休克、多发伤、急腹症等有较深研究。多次受到江苏大学和所在单位表彰。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友情链接:  江苏省卫健委      |      南通市卫健委      |      南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江苏省人民医院

子站链接:  急诊科      |      产科      |      脊柱科      |      药剂科

Copyright © 2019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57号

苏ICP备0800355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医院地址:南通市崇川区胜利路666号

咨询电话:工作时间  81111888、81111999

                 节假日、非上班时间  18962985166

投诉电话:85512345

公交车线路:72、77、78、82、95、616路

轨道交通线路:地铁1号线至崇州大道站4号出口方向

医院官微微信二维码

医院官微微信

南通一院发布

南通一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