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 NEWS
南通发布:聚力融合,南通市一院打造“家门口的上海医院”
作为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惠及全市人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通医院)全力对接、引入上海顶尖技术、科研、管理服务,让更多南通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沪上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32岁的吴女士是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陈晓翔的忠实粉丝,“为了找陈主任看病,我之前去了上海好多趟,每次来回看病都不方便。现在好了,在南通就能找他看!”患有血管炎的吴女士算了一笔账,去上海看病光专家挂号费好几百、坐车费时费力不说,还不一定能挂上号,现在轻松实现了不出南通就能有上海专家看病,实在是件惠民的大好事。
吴女士盛赞的大好事,得益于南通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高点谋划推进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仁济医院的跨江牵手、深度合作。
南通人对上海优质医疗资源一向向往,过去病人患疑难疾病,不少都会选择到上海就医。如今,随着市一院新院(上海仁济医院南通医院)开诊运行,患者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上海仁济医院同质化的诊治,不仅大大方便了患者,也降低了患者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这所“家门口的上海医院”正给通城百姓带来越来越多的健康福祉。
临床诊疗无缝对接上海仁济医院,患者家门口看上海专家越来越便捷
80多岁的吴奶奶半年前的一次体检发现了胃癌伴肝脏多发转移,彻底击垮了她美好的晚年生活。患者女儿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来到市一院肿瘤科、仁济医院陈东芹主任的专家门诊。
面对家属的信任,陈东芹随即召集市一院肿瘤科、消化科、胃肠外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对该患者展开了全面、深度的病情评估。不仅如此,陈东芹还将患者病例带到了上海仁济医院的每周病例讨论中,通过网络联合上海专家同步讨论病情,最终制定了“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3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模式。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患者病灶持续缩小,吴奶奶和女儿深有感触地表示:来市一院就诊,家门口就得到了上海多个专家的同质化诊治,是最正确的选择!
与吴奶奶有同样感触的还有施阿姨,她因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踏上漫漫求医路,最终找到上海仁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陶弢处就诊。经陶主任精心治疗,血糖逐渐平稳,但每次就诊往返上海、南通要一天时间,如果需检查化验,一天还不够,耗时耗力,让施阿姨一家苦不堪言。得益于上海仁济医院和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紧密合作,仁济知名专家定期在市一院坐诊,陶主任也在每周二坐诊内分泌代谢科。这样,施阿姨和老伴坐着地铁就能到家门口的上海医院看陶主任的专家门诊,都不需要子女陪同。
随着上海仁济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引入,像这样方便南通地区患者就诊的故事还有很多。
今年6月6日,市一院“内分泌代谢—生殖联合门诊”正式开诊。“很多女性做了多次试管婴儿不成功,往往与内分泌代谢系统的异常有关。”该联合门诊坐诊专家陶弢介绍,通过内分泌代谢科及生殖科的合作,可以“一站式”评估相关代谢并发症及生殖需求,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早在去年8月,仁济生殖医学与产前诊断专家钮怡超主任就常态化坐诊市一院,多对不孕不育夫妇在这里得到了个性化、一站式的生殖支持方案,“原本要去上海就诊,现在不出南通就能有上海专家看诊、随访,实在太方便了。”经过7个月的综合调治,不久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周女士顺利怀孕,一家人喜笑颜开。为策应国家三胎政策的开放,眼下,市一院生殖医学科在上海仁济医院的帮助下正积极筹建中。
上海仁济专家的到来,让市一院科室临床诊疗技术得到迅速提升。以上海仁济医院“刘颖斌名医工作室”落户市一院肝胆外科为例,在刘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肝胆外科先后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巨大肝脏肿瘤切除、后腹膜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科副主任臧宏感言,在刘颖斌教授的亲自带教下,科室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术这类复杂、高难度的微创手术进行了优化操作流程,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优化,团队已将该手术由原来的15个小时缩短至8小时,手术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为深化拓展临床对接,根据上海仁济医院的学科优势,结合南通当地需求,截至目前,上海仁济医院已派驻风湿、神外、肝胆、肿瘤和生殖5名常驻临床科主任,以及血液、神内、风湿、肾内、全科等10名门诊专家。有这样一组数据赫然佐证了市一院临床诊疗能力的飞速提升:由仁济专家任科主任的神经外科四级手术占比翻一番,完成了97台颅脑肿瘤手术,开展了 EMVD(神经内镜下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神经导航下微创手术等多项新技术;仁济专家任科副主任并指导临床的肝胆外科新开展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技术,49位病人选择留在市一院进行了肝癌手术;仁济专家任科主任的肿瘤科规范MDT(多学科诊疗)运行,常态化与仁济开展同步远程的MDT,使得135名患者获益。
此外,市一院还建立了“仁济—南通”检验检查平台共享机制,开展了分子诊断技术、免疫学个体化精准诊断技术,提高诊疗水平,至今共送检1474项。
“目前,我们的重点就是推进好转理念、引思路、抓规范、谋创新各项工作,努力构建沪通两院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医疗资源。这样,百姓既可免去来往奔波之苦,又能解决看上海名医难的问题,将切实提高全市卫生健康保障水平。”在市一院党委书记卢红建看来,“这也正是老百姓最为需要的。”
沪通携手打造公共科研平台,研究型医院建设不断提高疾病诊疗水平
眼下,作为市一院新院的二期重点工程之一——科研楼科研平台项目已完成外部建设,正有序推进内部装修。项目包括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项科研平台以及仁济四大科研延伸平台,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用。届时,上海仁济、市一院科研人员将同时进驻,进一步助推研究型医院建设。
而在一江之隔的上海仁济医院,同样伫立着一栋知名的科研楼。“我在仁济医院学习期间,深刻感受到科研楼浓郁的学术氛围,大楼每天早晨8点到晚上11点开放,有时楼内过道上都放满了桌椅。”市一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吴春帅告诉记者,在楼内随时可以邂逅来自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的博士生、知名专家及高水平课题组。去年,吴春帅凭借“血浆EV中功能性生物标志物METTL14调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机制研究”获得了国自然青年基金资助。“这得益于仁济导师一对一的指导。”项目获批后,吴春帅又主动申请到仁济医院研修,进一步学习实验技术。
如今,这样的科研大楼也将“复制”到市一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市一院副院长丁文彬介绍,市一院科研楼建成后将发挥公共科研平台、学科支撑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转化医学平台等重要职能,满足医院科研、研究生实验的基本需要;将以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为研究方向,开展临床转化类生物高科技研究,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潜在干预靶点。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度合作共建为契机,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仁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特色科研团队为技术支撑,通过沪通两地专职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联合攻关,重点推动前沿性基础、临床和转化应用研究,建设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临床研究平台。”丁文彬表示,科研平台将体现医院内设科研机构的独特优势,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深度融合,开展多领域、多学科的科研工作;依托沪上高端医疗资源,推动学科专科优势互补、科研平台共建共享,迅速提升市一院新院服务能级,增强综合竞争力。
在积极建设科研平台的同时,医院更把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作为重点工作。自2021年12月起,市一院开启“医苑论坛”系列活动,持续邀请国内外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分享科研经验心得。上海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教授、麻醉科主任俞卫峰教授等一批专家纷纷应邀前来授课,毫无保留地传授医院科研的仁济经验。系列举措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医生的学术热情,为广大青年科研人员打造了一个平等、自由、开放的学术平台,助力医院科研硬实力的持续提升。
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市一院加大与仁济合作力度,开展联合项目攻关,2022年联合申报国自然、省自然等科研合作项目12项;申报引进新技术项目22项;获评市卫健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7项,其中一等奖10项。2022年,医院科研经费达1402.34万元,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10篇SCI论文达到了JCR1区,IF>10.0的论文3篇,实现零的突破。今年2月,2022年江苏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揭晓:市一院成功斩获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是“十四五”以来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今年6月17日《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2022)》正式发布,市一院荣获综合榜单全国第37位,省内第3位;专利转化量榜单全国第40位,省内第4位;发明专利授权量榜单全国第21位,省内第1位。
“斐然的科研成果,也将加速前沿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有力推动南通临床精准医学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进而不断提高疾病诊疗水平,惠及江海百姓。”丁文彬说。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启动,聚力创新推动改革焕发新活力
每天早晨参与仁济医院风湿科晨读文献,学习国内外风湿免疫方向的临床新进展和科研热点;每周进行疑难危重症病例讨论、科主任查房,对诊疗方案进行讨论和调整,逐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科室的发展上,科主任、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陈晓翔充分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使科室在省内的知名度、影响力与日俱增。”令市一院风湿免疫科年轻医生王雯雯感触最深的,就是科室注重专业人才梯队的培养,为年轻医生的成长构筑舞台,注重团队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别人才项目申请,形成良好科风和体系,让她觉得在这个平台上的成长每天都是加速度。
截至目前,在市一院,由仁济医院专家直接担任市一院科主任的科室,还有神经外科、甲乳外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其中,在甲乳外科,医院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以仁济医院编制引入甲乳外科专家、主任医师陈锦鹏教授。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科研思维,更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促使医院特色专科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学科建设和科室管理方面,刘颖斌教授多次召开科室发展座谈会,听取医院肝胆外科的基本情况汇报,分析目前科室的优势、存在的不足,结合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思路,为学科建设给出具体的发展建议。”臧宏介绍,“做强做精亚专科,强化科室特色”“合理调整绩效分配方案,调动青年医师积极性”等金点子已经被采纳,大大提升了市一院肝胆外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仁济医院副院长、市一院院长张继东告诉记者,“仁济南通团队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南通市委市政府和仁济、市一院党委的决策部署,在仁济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聚焦市一院《合作协议》,以新院搬迁为契机,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新院区建设目标,对新院的科室功能布局进行调整优化,目前新院留白5个病区,供后续引进优秀人才和强势学科扩容使用;灌输前沿管理理念,提出落实互联网医院、精准预约、MDT、日间医疗、诊间付费、送药到家等便民措施,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以提升医疗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张继东说,去年新院正式全面运行以来,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学科建设牵动全局、影响长远,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仁济管理实践,张继东主导并带领市一院启动学科分类建设工作,先后组织召开9次专题推进会,征求了17个临床科室、81位科室主任及骨干的意见建议,经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审议通过后,最终形成了市一院《学科分类方案》。该方案将学科分为高峰学科、强势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潜力学科五类,分别明确发展指引和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分类考核激励,力求实现以强势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带动全院学科,推动医院整体高质量发展。
全面对标上海仁济医院,今年以来,市一院还坚持用新理念指导管理实践,努力推动全院逐步形成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养成三个注重的管理方法:一是注重客观数据采集与分析;二是注重发展路径的规划与选择;三是注重信息化与互联网的运用与实践。
如今,市一院和上海仁济医院在实现优质资源互通有无基础上,两院融合发展走出了新模式。特别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去年8月份遴选3位科室副主任,到仁济医院担任相应科室主任助理,进行为期3个月的针对性培养提升,这一创新举措使进修人员在专业技能和科室管理方面同步提升、获益匪浅。与此同时,拓展党建引领形式,遴选院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12人,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与仁济医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联组联学,锤炼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与仁济医院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也找到了沪通两院发展中共同的目标和节奏,从而促进了市一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最终实现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医院运行发挥了最大效能。
可以预见,随着上海仁济医院和市一院的一体化、同质化深度融合发展渐入佳境,一个现代管理制度运行下的市一院新院(仁济南通医院),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充分造福越来越多的南通市民,真正成为百姓赞誉的“家门口的上海医院”,为健康南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友情链接: 江苏省卫健委 | 南通市卫健委 | 南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江苏省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南通市崇川区胜利路666号
咨询电话:工作时间 81111888、81111999
节假日、非上班时间 18962985166
投诉电话:85512345
公交车线路:72、77、78、82、95、616路
轨道交通线路:地铁1号线至崇州大道站4号出口方向
医院官微微信
南通一院发布